- 字号:
- 大
- 中
- 小
权力与监督须臾不可分。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一方面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巡视监督常态化等制度性建设不断推进,一方面是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权力的监督约束越发严格,各级领导干部也越发自觉接受监督。
然而,知与行之间,有时难免存在差距。个别领导干部对监督或多或少存在抵触,尤其是在面对舆论监督时。在此前的监督性采访中,笔者就曾遇到个别地方领导干部的“抵触”,面对事实或顾左右而言他,或试图找关系“灭火”,在他们眼里,舆论监督是来“找茬儿”“挑刺儿”的,“来者不善”,于是“能躲就躲,能蒙就蒙,能瞒就瞒”。
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抵触舆论监督,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有的滥用权力,做了亏心事,见不得光,害怕面对舆论监督;有的没有有效行使权力,履职尽责不到位,怕曝光以后被追责问责;有的认为“聚光灯下不好办事”,担心舆论监督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对于手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接受监督应是全方位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监督方式之一的舆论监督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舆论监督是与党内监督有机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对于舆论监督,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正确面对,这也是为官从政的一个基本功。
舆论监督能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对于一些“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党纪国法之外多一道舆论监督,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啻为一种有效选择。
换一个角度看,加强舆论监督不仅是对权力行使的规范,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有的地方政务公开栏上写着“爱护我请监督我,关心我请批评我”的标语,细细琢磨,话语浅显道理深刻。舆论监督,发动群众的力量,发挥媒体的优势,能时常提醒领导干部规范用权,防止以权谋私,不正是一种爱护吗?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领导干部须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及时解决舆论反映的问题。个别领导干部与其在舆论监督来临时花费精力“找补”“灭火”,不如平日里依纪依法办事、保持清正廉洁,把精力和心思用在为民服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