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合作前沿 > 今日科普
“东数西算”工程启动 什么是算力?专家这样说
字号: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 纵观人类历次技术革命,每一次都是生产力的重新布局,都会编织一张新基础设施“网络”。蒸汽时代布局了一张“铁路网”,电气时代构建了一张“电网”,而数字经济时代正在编织一张“算力网”。

        日前,“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中“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各国算力评分均有提升,其中中国算力增幅最大,进入全球领跑者行列。

        数字化时代下如何定义算力?算力水平提升对于数字化发展能够起到哪些作用?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莹接受采访时介绍,算力一般是指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是计算速度、计算方法、数据存储能力、数据传输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集合。

        在“东数西算”工程中,谈算力更多是谈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本身的算力包括数据处理能力、存储能力、数据传输能力等。从京津冀到粤港澳大湾区,从长三角到成渝地区,从内蒙古到贵州,从甘肃到宁夏,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将作为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并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

        刘莹表示,除了强大的电力资源支撑外,高性能数据中心建设还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机房、充沛的用于散热的风力或水力资源、机器设备以及各类系统软件的供给保障,其中设备支持包括高性能的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交换设备、互联网设备和各种处理器(CPU、GPU、FPGA、ASIC芯片等)组成的超大规模集群阵列。同时,政策扶持和人才保障也是在西部地区建设高性能数据中心的关键。只有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才能够发挥最大优势支撑“东数西算”工程的数据中心的建设。

        刘莹表示,北京和上海等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涌现出大量科技、工业、电信、商业以及金融发展需求,这些需求需要强大的算力和大量的数据存储予以支撑,但其土地、能源等资源相对紧张,缺乏发展空间。在此形势下,将部分业务向西部转移,可以充分利用西部较充沛的土地资源、风力和水力资源等条件,促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其建设能够带动数字经济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刘莹认为,数据中心建设能够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对外提供数据存储或计算服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可起到助推作用;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对算力存在大量需求,数据中心能够助其以更短的迭代时间来完成更多任务,从而加速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助推科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同时,数据中心建设助推上游企业的技术升级与设备研发,促进存储器、处理器和软件等产品升级,使这些产品和设备能够有机会应用到数据中心中去。数据中心把技术、产品与需求连接并优化供需平衡。

        中国科学院大学数据挖掘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高性能计算方面的算法和应用研究。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刘莹表示,算力水平的提升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算力支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不断提升算力水平,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才能有助于在人工智能时代向世界先进水平快速靠拢,抢占数字化发展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