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号:
- 大
- 中
- 小
按: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的要求,我们组织力量,在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指示进行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助力高质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意见》。此系初稿,现发到公众号上,请学会理事会全体会员、分支机构成员及有关战略合作伙伴,阅后提出修改意见并报学会秘书处审处,不胜感激。
一一国促会理事长杨春光于即日
(一)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
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2025年4月3日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体会员单位及相关产业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悟这一融合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引导会员单位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带来的战略机遇,努力落地一批创新融合新成果,扶持一批创新融合新基地,推出一批创新融合新典型,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结合区域经济,推动融合发展
1、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新质发展
积极引导会员单位依据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工作。在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科技资源与完善的产业体系,加强与国际前沿技术的对接,推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积极投身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强化产学研合作,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组织会员单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助力提升区域产业的创新能力。
在中西部地区,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力度,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同时,组织会员单位开展跨区域合作,促进东部地区的创新资源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组织东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项目,将东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中西部,帮助当地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挖掘区域特色,打造创新集群
引导会员单位深入挖掘区域自身独特的产业优势,助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在东北地区,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建研发机构,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资源型地区,借助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例如,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发展煤制化学品等产业,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组织举办产业对接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交流合作,形成产业创新集群,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实力。如举办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交流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3、结合行业特点,推动深度融合
一是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制造业领域,积极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企业管理流程,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组织专家团队提供智能制造技术的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在农业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比如,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肥力等信息,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实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组织专家团队提供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帮助其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二是在新兴行业领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工作。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推动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如举办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企业和专家参加,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三、强化国际合作,拓展融合发展
1、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引导会员单位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共建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创新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比如,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海外共建研发机构等方式,利用当地人才和科技资源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积极组织参加国际经济技术展会、学术交流会议等活动,搭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深入开展。
2、推动产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推动产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鼓励会员单位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产品优势,在海外投资建厂、设立营销网络,将我国优质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产业创新优化海外产业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例如,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我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项目中,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提供政策咨询、市场调研等服务,帮助会员单位了解海外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降低产业出海风险,推动会员单位在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为会员单位提供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市场调研报告,帮助企业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市场拓展策略。
四、组织保障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各项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工作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组长由理事长杨春光担任,各副理事长为成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的高效推进。
(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党支部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安排
(2025年3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中办发〔2025〕15 号)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相关部署,按照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联合党委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我会党支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安排如下:
一、时间安排
学习教育自2025年3月20日启动,至7月底集中开展,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全程参与,将学习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
二、核心内容
1、 理论学习(3月20日-4月30日)
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原文。
通过集体学习、读书班、专题研讨等形式,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2. 问题查摆(5月1日-5月31日)
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全面排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重点整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推诿扯皮等现象。
通过民主生活会、案例警示等方式,结合群众意见深挖问题根源。
3. 整改落实(6月2日-7月31日)
制定整改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时限,推进集中整治。
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监督检查,防止问题反弹。
三、实施要求
责任分工:党支部负主体责任,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方法路径:坚持“开门教育”,通过调研、征求意见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成果转化:将作风建设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群众等实际工作结合,以优良党风促发展。
四、注意事项
杜绝形式主义,避免“两张皮”现象,确保学查改一体推进。
纪检委员发挥监督职能,从严从实推进学习教育。
(三)傅敏会长等3个团队专程到二办汇报工作并探讨相关合作
4月1日、2日,学会副理事长、航空航天科技工作委员会会长傅敏,学会科技与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周晓敏和湖南省美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燕清,专程到海南学会二办,向杨春光理事长、张汐玉顾问和李高东秘书长汇报工作,并就下一步相互之间的业务紧密合作,进行探讨,达成了共识。期间,大家还到位于海口的海南海鱼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交流。该公司董事长陈佩福,海虫草项目专利人、专家教授冯立田,学会二办顾问符皓光和来琼的三个团队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考察交流活动。